引证解释: 1. 表数量。用于人群。常含贬意。 《京本通俗小说·错斩崔宁》 :“也有一班妒忌 魏生 少年登高科的,将这桩事,只当做风闻言事的一个小小新闻,奏上一本。” 元 无名氏 《度翠柳》 第二折:“待我辞别那一班儿姊妹兄弟,就跟的去。” 《 儒林外史 》 第十九回:“进到厅上,一伙人在那里围着一张桌子赌钱, 潘三 駡道:‘你这一班狗才,无事便在我这里胡闹!’” 鲁迅 《朝花夕拾·二十四孝图》 :“可是一班别有心肠的人们,便竭力来阻遏它,要使孩子的世界中,没有一丝乐趣。” 2. 古代官吏等级,品以下又分若干班,以班多者为贵;转则进一班,黜则退一班。见 《 隋书 ·百官志上》 。 3. 谓同一朝列。一列为一班。 宋 秦观 《次韵宋履中近谒大庆退食馆中》 :“翠华初到殿中间,三馆诸儒共一班。” 《 宋史 ·礼志十五》 :“同天节上寿班,自今枢密使副、宣徽、三司使、殿前马步军副都指挥使以上共作一班,进酒一醆。” 4. 同一批。 《 儿女英雄传 》 第二回:“那时同 安老爷 一班儿拣发的十二人。” 5. 一斑。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。 宋 苏轼 《洞庭春色赋》 :“悟此生之泡幻,藏千里於一班。” 清 黄六鸿 《福惠全书·莅任四·上杨提台禀帖》 :“某把总自到汛以来,既未尝郭外查点,且终月不闻夜出,此耽逸之一班矣。” 6. 一般,一样。 宋 苏轼 《九日袁公济有诗次其韵》 :“古来静治得清闲,我愧真常也一班。” 明 蒋一葵 《长安客话·海淀》 :“灯与名园总一班,峰峦层叠水潺湲。” 清 万玉卿 《潇湘怨·醒玉》 :“一半是有情儿,一半是无情鬼,一班儿形骸髮齿,一班儿胎卵毛皮。” 7. 犹一番。 《京本通俗小说·冯玉梅团圆》 :“ 冯公 见他説出一班道理,也不去逼他了。” 《 警世通言 ·范鳅儿双镜重圆》 :“ 吕公 见他説出一班道理,也不去逼他了。” 8. 指军队中的一个基层单位、学校中的一个班级,或因工作与学习而编成的一个班组。旧时亦指一个戏剧团体。 明 王守仁 《 传习录 》 卷中:“每学量童生多寡,分四班,每日轮一班歌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