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证解释: 1. 三种品德。随文而异。 《书·洪范》 :“三德,一曰正直,二曰刚克,三曰柔克。” 孔颖达 疏:“此三德者,人君之德,张弛有三也。一曰正直,言能正人之曲使直;二曰刚克,言刚强而能立事;三曰柔克,言和柔而能治。” 《 周礼 ·地官·师氏》 :“以三德教国子,一曰至德,以为道本;二曰敏德,以为行本;三曰孝德,以知逆恶。” 《 国语 ·晋语四》 :“ 晋 公子善人也,而 卫 亲也,君不礼焉,弃三德矣。” 韦昭 注:“三德,谓礼宾、亲亲、善善也。” 宋 秦观 《辩士》 :“所谓辩士者,必以其具三德,明五机而利口者不与焉。盖上知道德性命之原,下达礼义形器之变,旁通幽明时物之所宜者,识也。窘之而益出,费之而益新,掩之以卒而不乱,压之以重而不慑者,才也。经、传、子、史、天星、地志、医方、卜筮、百家之书,无所不涉而能谨守其宗者,学也。夫是之谓三德。” 2. 即三老。 《 大戴礼记 ·曾子本孝》 :“任善不敢臣三德。” 卢辩 注:“三德,三老也。” 3. 指狐的三种特性。 唐 白行简 《狐死正丘首赋》 :“寧九尾之足尚,实三德而可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