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: ◎ 分理 fēnlǐ [process] 使经受迅速检验和处理以处置例行细节(如记录有关初步资料等) 为图书馆分理书籍引证解释: 1. 纹理、脉络或事物间的联系。 汉 许慎 《<说文解字>序》 :“ 黄帝 之史 仓頡 ,见鸟兽蹏迒之迹,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,初造书契。” 段玉裁 注:“分理,犹文理。” 《 南史 ·谢庄传》 :“制木方丈,图山川土地,各有分理。” 2. 分说;分辩。 宋 王安石 《上富相公书》 :“所辞者才力所不能,而所愿犹未敢分理也。” 《四游记·观音和好朝天》 :“非敢抗拒天兵,因 赵元帅 刚猛,不容分理,所以未及承旨耳。” 《 水浒后传 》 第一回:“待去官司告理,又不知他姓名。况且委是海货,不便分理。” 名分与事理。 《 旧唐书 ·温造传》 :“凡事有小而关分理者,不可失也。分理一失,乱由之生。” 章炳麟 《与邓实书》 :“以为文生於名,名生於形,形之所限者分,名之所稽者理,分理明察,谓之知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