嶷嶷

引证解释: 1. 幼小聪慧貌。 《 诗· 大雅·生民》 “克岐克嶷” 汉 郑玄 笺:“嶷,识也。其貌嶷嶷然,有所识别也。” 唐 韩愈 《原性》 :“ 后稷 之生也,其母无灾。其始匍匐也,则岐岐然,嶷嶷然。” 唐 韩愈 孟郊 《城南联句》 :“乳下秀嶷嶷,椒蕃泣喤喤。” 林纾 《诰授光禄大夫郭公墓志铭》 :“翎章墨綬,仲叔连軫;嶷嶷羣从,孙枝尤振。” 2. 高耸貌。 晋 陶潜 《感士不遇赋》 :“山嶷嶷而怀影,川汪汪而藏声。” 宋 曾巩 《京师观音院新堂》 诗:“駢罗嶷嶷三秀石,藂迸娟娟两脩竹。” 3. 形容道德高尚。 《 史记 ·五帝本纪》 :“其色郁郁,其德嶷嶷。” 司马贞 索隐:“嶷嶷,德高也。” 宋 王安石 《主客郎中叔祖墓志铭》 :“嶷嶷之节,因时乃发,曰黜予咎,匪仇予遏。” 清 姚鼐 《四川北道按察使鹿公墓志铭》 :“公之在官,嶷嶷刚毅;公之在家,愉愉孝弟。” 4. 形容壮盛、威武。 唐 柳宗元 《平淮夷雅》 诗之二:“王师嶷嶷,熊羆是式;衔勇韜力,日思予殛。”

nì nì ㄋㄧˋ ㄋㄧ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