徽纆

引证解释: 亦作“ 徽墨 ”。 1.绳索。古时常特指拘系罪人者。 《易·坎》 :“上六,係用徽纆,寘于丛棘。” 陆德明 释文引 刘表 云:“三股曰徽,两股曰纆,皆索名。” 晋 张华 《答何劭》 诗:“缨緌为徽纆,文宪焉可踰。” 《 艺文类聚 》 卷五四引 南朝 宋 傅亮 《为刘毅军败自解表》 :“圣恩含宥,弛其徽墨。” 《 新唐书 ·窦建德传》 :“ 琮 率郡属素服面缚军门, 建德 亲释徽纆。” 王闿运 《哀江南赋》 :“寻干戈而自戮,繫徽纆而待诛。” 2. 引申为捆绑;囚禁。 《 后汉书 ·西羌传论》 :“壮悍则委身於兵场,女妇则徽纆而为虏。” 《 魏书 ·高祖纪上》 :“詔曰:‘隆寒雪降,诸在徽纆及转输在都或有冻馁,朕用愍焉。’” 3. 比喻法度或规矩。 晋 陆机 《挽歌辞》 之二:“五常侵轨仪,夕气牵徽墨。” 明 刘基 《 郁离子 ·公孙无人》 :“则王之所重轻,人知之矣,而又欲绳之以王之徽纆,范之以王之榘度。” 清 王夫之 《薑斋诗话》 卷二:“大义微言,皆所不遑研究,此正束缚天下文人学者一徽纆而已。”

huī mò ㄏㄨㄟ ㄇㄛ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