忽若

引证解释: 1. 恍若,好像。 战国 楚 宋玉 《登徒子好色赋》 :“於是处子怳若有望而不来,忽若有来而不见。” 三国 魏 曹植 《七启》 :“於是逍遥暇豫,忽若忘归。” 2. 倘或,假使。 唐 段成式 《 酉阳杂俎 ·冥迹》 :“其子听之感慟,因自誓:忽若作人,当再为 顾 家子。” 《敦煌变文集·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讲经文》 :“可中修善到诸天,居处生涯一切全……忽若共君生那里,寻常自在免忧煎。” 蒋礼鸿 通释:“这段文章,‘可中’和‘忽若’并用,都是‘倘或’的意思。” 《敦煌变文集·目连缘起》 :“伏愿世尊慈悲,少借威光,忽若得见慈亲,生死不辜恩德。”

hū ruò ㄏㄨ ㄖㄨㄛ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