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证解释: 亦作“ 惚怳 ”。 1.混沌不分;隐约不清。 《文选·潘岳<西征赋>》 :“古往今来,邈矣悠哉,寥廓惚恍,化一气而甄三才。” 李善 注:“寥廓、惚恍,未分之貌也。” 唐 杨炯 《李舍人山亭诗序》 :“寥廓兮惚恍,似蓬岭之难行;深邃兮眇然,若 桃源 之失路。” 明 宋濂 《赣州圣济庙灵迹碑》 :“休咎有徵神所持,委以惚恍邈难知。” 2. 迷迷糊糊。多指神志方面。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酒诫》 :“夫风经府藏,使人惚怳。” 唐 张说 《东山记》 :“云木虚吟,惚恍疑梦。” 清 李渔 《怜香伴·狂喜》 :“都只为竞风流只恐人强,因此上心神惚恍,幻出这倾城模样。” 清 恽敬 《鸡鸣说》 :“盖心之警者,其情事之惚恍如此。” 3. 游移不定。 晋 木华 《海赋》 :“廓如灵变,惚怳幽暮。” 明 宋濂 《龙门子凝道记中·秋风枢》 :“予欲下诣清泠之渊,以明月为馆,以文贝为堂, 天吴 九首,变幻惚恍,又不得而往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