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识

解释: ◎ 意识 yìshi (1) [consciousness] ∶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,是感觉、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 (2) [be] ∶觉察;发现 她不高兴啦,我并没意识到引证解释: 1. 识见。 汉 王充 《 论衡 ·实知》 :“众人阔略,寡所意识,见贤圣之名物,则谓之神。” 《 北齐书 ·文宣帝纪》 :“ 高祖 尝试观诸子意识,各使治乱丝,帝独抽刀斩之,曰:‘乱者须斩。’ 高祖 是之。” 清 纪昀 《 阅微草堂笔记 ·滦阳消夏录一》 :“此怪大佳,其意识在綺罗人上。” 2. 指先入之见。 宋 王明清 《挥麈后录》 卷二:“子之所陈,心存意识,或欲周知,何从皆得?” 3. 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,是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。 柳青 《铜墙铁壁》 第二章:“我那阵农民意识太重,总想回家安贴一下老娘。” 韩北屏 《非洲夜会·酋长的故事》 :“大多数的酋长总有一定的民族主义意识,特别是那些偏僻的边远的地方。” 4. 觉察;感觉。 阿英 《夜》 :“她意识着这一定又是敌人在扫射自己的同志。” 茅盾 《喜剧》 一:“连同乡会也是委员制了么?他这才更明晰地意识到世界确是换了一个样子了。” 5. 谓自觉抱有某种目的。 冰心 《超人》 :“随手拿起一本书来,无意识的看着。” 丁玲 《一九三○年春上海(之一)》 五:“不过他咽住了,他怕 子彬 多心,以为他是有意识讥讽他。” 6. 佛教语。佛教六识之一,即由意根所起之识,亦称法识。 南朝 梁武帝 《浄业赋序》 :“除此二障,意识稍明,内外经书,读便解悟。” 章炳麟 《国故论衡·辨性上》 :“意根之动,谓之意识。”

yì shí ㄧˋ ㄕㄧ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