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证解释: 亦作“斵削”。 1.砍削。 《 管子 ·形势解》 :“斲削者,斤力也,故曰: 奚仲 之巧,非斲削也。” 南朝 梁 刘勰 《 文心雕龙 ·熔裁》 :“裁则芜秽不生,鎔则纲领昭畅。譬绳墨之审分,斧斤之斲削矣。” 明 郎瑛 《 七修类稿 ·天地五·生克制化》 :“金尅木,木盛,则喜金尅,是为斧斤斵削。” 清 顾炎武 《京师作》 诗:“经营本睿裁,斵削命 般 匠。” 2. 喻修饰文辞。 宋 朱弁 《曲洧旧闻》 卷四:“读 欧公 文,疑其自肺腑流出,而无斲削工夫。” 明 谢榛 《 四溟诗话 》 卷二:“诗不厌改,贵乎精也。 唐 人改之,自是 唐 语; 宋 人改之,自是 宋 语:格调不同故尔。省悟可以超脱,岂徒斲削而已。” 明 胡应麟 《诗薮·六朝》 :“ 汉 人直写胸臆,斵削无施, 严氏 所云,庶几实録。” 3. 摧伤损害。 《 儒林外史 》 第八回:“与其出一个斵削元气的进士,不如出一个培养阴隲的通儒。” 清 王韬 《西人重日轻华》 :“彼轻改祖宗之宪章,斵削天地之菁华,苦生民以媚远人,竭脂膏以奉外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