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证解释: 亦作“沉著”。亦作“沉着”。 1.谓着实而不轻浮。 唐 元稹 《法曲》 :“ 明皇 度曲多新态,宛转侵淫易沉著。” 宋 范成大 《读白傅洛中老病后诗戏书》 诗:“陶写赖歌酒,意象颇沉著。” 明 何景明 《明月篇》 序:“僕始读 杜子 七言诗歌,爱其陈事切实,布辞沉著,鄙心窃效之。” 清 沉德潜 《说诗晬语》 卷下引作“沉着”。 王国维 《 人间词话 》 二七:“﹝ 永叔 ﹞於豪放之中有沉著之致,所以尤高。” 梁启超 《十种德性相反相成议》 :“自信者常沉著,而骄傲者常浮扬。” 2. 犹沉溺。 宋 沉作喆 《 寓简 》 卷七:“况沉著於爱欲之中,而可以语学道乎!” 3. 不慌不忙;镇静。 鲁迅 《且介亭杂文·拿来主义》 :“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,勇猛,有辨别,不自私。” 杨朔 《海天苍苍》 :“你想不到一个孩子会在战斗里有多么沉着。” 4. 医学用语。非细胞性的物质(色素、钙质等)沉积在有机体的组织中。 见“ 沉著 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