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证解释: 1. 海滨河岸由泥沙淤积成的滩地。 《 元史 ·河渠志二》 :“八月以来,秋潮汹涌,水势愈大,见筑沙地塘岸,东西八十餘步,造木柜石囤以塞其要处。” 《 清史稿 ·食货志一》 :“ 乾隆 五十九年巡抚 吉庆 言,沿海沙地滩涨靡常,约十三万三千餘亩,悉令入官,交原佃耕作纳租,永著为例。” 2. 含沙多的土地。 《新华月报》 1952年第8期:“在人口密集的地区,也有大量的废弃土地,如沙地、碱地、红土地等,经验证明是可以利用的。” 范长江 《中国的西北角》 十七:“由 磴口 东北行,沙地渐少, 黄河 冲积平原上,丰腴可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