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: ◎ 篆书 zhuànshū [seal] 汉语字体之一。有大篆和小篆之分。大篆即金文,又称镏书;小篆为秦统一后规定的书体写法引证解释: 1. 大篆小篆的统称。 明 王鏊 《震泽长语·字学》 :“集篆书 《金刚经》 备诸体,虽未必尽然,亦可见歷代书法之变。” 曹禺 《北京人》 第一幕:“小书斋的门额上有篆书‘养心斋’三个大字的横匾。” 2. 写篆字。 唐 韩愈 《<科斗书>后记》 :“於时, 李监 阳冰 独能篆书。” 清 梁章鉅 《归田琐记·天下太平四字》 :“闻 阮云臺 师在相位时,每於岁除前,用 松江 花绢方牋篆书‘天下太平’,字如 秦 汉 瓦当体,分貽知好。” 3. 即小篆。 王莽 时六体书之一。 《 汉书 ·艺文志》 :“六体者,古文、奇字、篆书、隶书、繆篆、虫书。” 《 晋书 ·卫恒传》 :“ 王莽 时,使司空 甄丰 校文字部,改定古文,復有六书……三曰篆书, 秦 篆书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