臧否

解释: ◎ 臧否 zāngpǐ (1) [appraise] ∶褒贬,评论 陟罚臧否。 诸葛亮 《出师表》 臧否政界 臧否人物 (2) [good] ∶善恶 未知臧否。《诗·大雅·抑》引证解释: 1. 善恶;得失。 《 诗· 大雅·抑》 :“於呼小子,未知臧否。” 郑玄 笺:“臧,善也。” 《 左传 ·隐公十一年》 :“师出臧否,亦如之。” 杜预 注:“臧否,谓善恶得失也。”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释滞》 :“世之谓一言之善,贵於千金,然盖亦军国之得失,行己之臧否耳。” 唐 白居易 《与昭义节度亲事将士等书》 :“况 元阳 勤俭恤下,宽厚爱人,久在 河阳 ,甚近 泽潞 , 元阳 臧否,卿等合諳。” 清 顾炎武 《菰中随笔》 :“吏曹案资署官,犹惧不给,何暇考察名实,区别臧否者乎?” 2. 品评;褒贬。 汉 张衡 《西京赋》 :“若其五县游丽辩论之士,街谈巷议,弹射臧否,剖析毫釐,擘肌分理。” 三国 蜀 诸葛亮 《 前出师表 》 :“宫中府中俱为一体,陟罚臧否,不宜异同。” 唐 吴兢 《 贞观政要 ·慎终》 :“陛下不审察其根源,而轻为之臧否,是将使守道者日疏,干求者日进。” 明 方孝孺 《馀庆堂记》 :“智可以臧否万物,而不能必其子孙之皆贤。” 季羡林 《西谛先生》 :“我们经常高谈阔论,臧否天下人物,特别是古今文学家,直抒胸臆,全无顾忌。”

zāng pǐ ㄗㄤ ㄆㄧ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