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证解释: 1. 乐府 《相和曲》 名,是古代的挽歌。 战国 楚 宋玉 《对楚王问》 :“其为 《阳阿》 、 《薤露》 ,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。” 晋 崔豹 《古今注》 卷中:“ 《薤露》 、 《蒿里》 ,并丧歌也。出 田横 门人, 横 自杀,门人伤之,为之悲歌,言人命如薤上之露,易晞灭也,亦谓人死,魂魄归乎蒿里……至 孝武 时, 李延年 乃分为二曲, 《薤露》 送王公贵人, 《蒿里》 送士大夫庶人,使挽柩者歌之,世呼为挽歌。” 宋 叶适 《张提举挽词》 诗:“长年惯唱渔家曲,难听兹晨 《薤露》 声。” 明 吾丘瑞 《运甓记·翦逆闻丧》 :“歌 《薤露》 把泉臺卜葬。” 柳亚子 《题云间张瑞芝女士传》 诗:“ 九峰 三泖 魂归未?怕听人间 《薤露》 歌。” 2. 薤叶上的露水。 唐 裴铏 《传奇·封陟》 :“逝波难驻,西日易頽,花木不停,薤露非久。” 明 唐顺之 《铜雀台》 诗之二:“翠襦霑薤露,锦瑟入松风。” 鲁迅 《集外集·斯巴达之魂》 :“酸风夜鸣,薤露竞落,其窃告人生之脆者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