藴藉

引证解释: 亦作“薀籍”。 1.宽厚而有涵养。 《 史记 ·酷吏列传》 :“﹝ 义纵 ﹞治敢行,少藴藉。” 《 后汉书 ·桓荣传》 :“ 荣 被儒衣,温恭有藴籍。” 李贤 注:“藴籍,犹言宽博有餘也。”旧题 宋 尤袤 《 全唐诗 话·裴休》 :“为人藴藉,进止雍闲。” 《花城》 1981年第6期:“﹝她﹞雍容和顺,蕴藉敦厚。” 2. 谓含蓄而不显露。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尚博》 :“若夫翰迹韵略之宏促,属辞比事之疏密,源流至到之修短,藴藉汲引之深浅,其悬絶也。” 宋 吴曾 《能改斋漫录·记文》 :“前辈文采风流,藴藉如此。” 明 陆时雍 《 诗镜总论 》 :“ 少陵 七言律,藴藉最深,有餘地,有餘情,情中有景,景外含情,一咏三讽,味之不尽。” 王蒙 《我愿多分点好的故事》 :“正像 鲁迅 的小说 《祝福》 、 《故乡》 、 《伤逝》 等的结尾一样,不但蕴藉隽永,而且富于音乐感。” 3. 蕴藏。 应修人 《含苞》 诗:“我爱这纤纤的花苞儿蕴藉无量的美,--无量地烂漫的将来。” 沈从文 《一个母亲》 第一章一:“低头看孩子的笑,在这天真纯洁的生命上,反映出的是母亲的蕴藉于心中深处的罪孽的自责。”

yùn jiè ㄧㄨㄣˋ ㄐㄧㄝ 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