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证解释: 1. 通行的大门。 汉 班固 《西都赋》 :“披三条之广路,立十二之通门。” 晋 左思 《蜀都赋》 :“闢二九之通门,画方轨之广涂。” 2. 显达之门,权贵之家。 汉 应劭 《风俗通·十反·太尉沛国刘矩》 :“州郡辟请,未尝答命,往来京师,委质通门。” 3. 犹同门。谓同出一师门下。 明 沉德符 《野获编·科场一·荐主同咨》 :“二十年来,同咨之好,更胜同榜十倍,其子弟修通门之敬亦加严。” 明 沉德符 《野获编·士人·金华名士》 :“又其邑 胡元瑞 以丙子举孝廉,乃翁与先大父己未同籍,因得与称通门,其名噪一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