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: ◎ 颠踣 dīānbó [fall,fall] 跌倒,仆倒 何怪乎遭风雨霜露饥寒颠踣而死者之比比乎。 清 · 洪亮吉 《治平篇》引证解释: 1. 跌倒;跌落。 汉 蔡邕 《王子乔碑》 :“其疾病尫瘵者,静躬祈福,即获祚;若不虔恪,輒颠踣。” 宋 罗大经 《 鹤林玉露 》 卷十六:“ 蔡攸 尝赐饮禁中, 徽宗 频以巨觥宣劝之。 攸 恳辞不任杯酌,将至颠踣。” 清 黄钧宰 《金壶戏墨·撞车》 :“有贵公子驾车出游者……适与五套大车相撞击,公子颠踣於车前。” 2. 喻覆灭,死亡。 汉 蔡邕 《释诲》 :“卑俯乎外戚之门,乞助乎近贵之誉,荣显未副,从而颠踣。” 宋 朱熹 《与周丞相书》 :“ 熹 之衰病,首尾七年……若不自揆,冒昧轻进,窃恐不唯自取颠踣,亦或反貽丞相軫念之忧。” 3. 挫折困顿。 宋 欧阳修 《卫尉卿祁公神道碑铭》 :“今有人负材与能,昂立人上,与时争高下,不肯分寸屈其心,而卒困厄颠踣,怏怏不得志。” 明 胡应麟 《诗薮·古体下》 :“ 太白 《蜀道难》 ……等,无首无尾,变幻错综,窈冥昏默,非其材力学之,立见颠踣。” 清 姜宸英 《故江南布政司右参议前户部右侍郎栎园周公墓碣铭》 :“忽夜起徬徨,取火尽烧其生平所纂述百餘卷,曰:‘使吾终身颠踣而不偶者,此物也!’”